边塞诗名句有哪些【100句文案摘抄】
- 2024-11-30 08:36
1、(作者)范仲淹(朝代)宋
2、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3、边塞诗人岑参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西元754年)八月出塞,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这首诗就是岑参送他前任的武判官返京时所写。此诗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已成为千古咏雪之名句。
4、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5、又如《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边塞秋来早,战士思乡苦: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8、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9、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10、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2、这时的王维是个地地道道的边塞派诗人,曾写过很多边塞诗,也有颇多名句。例如描写边塞战火的“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歌颂古代刺客的“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以及写边关危急的“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等等。这些边塞诗句豪迈遒健,读来恍惚如岑参、高适等边塞派诗人的杰作一般。
13、【边塞诗名句有哪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14、清代最癫狂的一首《沁园春》,千古无二
1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7、旅 思 徒 漂 梗 , 归 期 未 及瓜 。
18、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0、行 役 风 霜 久 , 乡 园 梦 想孤 。
21、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2、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23、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帐。
24、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5、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6、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27、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28、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诗中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2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30、1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31、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32、范仲淹(宋代) ·《渔家傲·秋思》
33、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34、注:以上资料来自互联网。
35、也许你想关注的小学语文号↓↓↓
36、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37、《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诗表现出乌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戍守将士的宽广胸襟,以及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豪迈气概。
3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0、这首诗在杜甫写的《前出塞》中原列为第六首,是组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四句被古代诗品家张远赞之为“大经济语!”自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精辟的名言,为后世广泛引用。
41、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42、综观王昌龄的这首诗,他其实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而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发出了警世之言。即唐王朝如果用人不当,好大喜功,那么终有一天也会成为历史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所以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意蕴深远,是一首惊艳千古的边塞名作。
43、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4、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5、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
46、六月刚过,炎热初退,边塞的野草就枯黄了。秋色浓郁,萧瑟渐起,令人生出无限感慨。
47、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8、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49、《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50、此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时期。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器重。
51、开元二十五年,唐军与吐蕃大战,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率军大胜吐蕃。朝廷遣使慰军,当时王维在朝中正受排挤,于是便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前往边塞犒慰边军,实际上就是将他排挤出朝廷。而这首《使至塞上》便是王维在边疆前往慰军途中所作。
52、从这首《使至塞上》看来,王维其实也是边塞诗中的能手,若非他中年学佛、晚年隐居,或许历史上的王维就不是山水田园派,而是边塞派了!
53、李益的这首《塞下曲》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54、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5、【边塞诗名句有哪些】《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56、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57、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都护告急军书到,匈奴已围困酒泉。萧关陇山飘大雪,茫茫不见烽火烟。
58、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9、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6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61、全诗选取了沙漠旅途中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6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63、盛唐诗人王昌龄有着“诗家天子”的美誉。他的这首《出塞》分为两篇,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属首篇。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不但是边塞诗的代表作,还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64、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65、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66、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写尽了人之一生
6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8、葭 繁 秋 色 引 , 桂 满 夕 轮 虚 。
6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70、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1、在唐代,西边有吐蕃,北边有突厥,当时的青海是唐军和吐蕃多次交战的地方,而玉门关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座城池是唐重要的边防城。看着青海和玉门关,就使战士想到曾经在这两个地方发生过的战斗场面,不由心潮澎湃。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时间漫长。但是,即便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72、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73、1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4、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7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6、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7、王维的边塞诗中最为经典的一首便是《使至塞上》,也是他最为壮丽的一首诗,其中一个千古名句可谓横绝古今,无人能比:
78、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7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8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2、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83、“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84、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8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6、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8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8、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89、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据说在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90、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9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2、小学生学习的经典边塞诗赏析,快为孩子收藏吧!
93、1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94、1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95、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96、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9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8、(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99、云 疑 上 苑 叶 , 雪 似 御 沟 花 。
100、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