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四句诗【100句文案摘抄】
- 2024-11-30 07:49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胡马度阴山。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从军行(选一)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选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愿将此身报效国家,又何须活着回来呢?这是多少军民的泣血之语,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视死如归,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5、出处:(宋)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8、()火连三月,家书()万金。
9、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10、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1、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2、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释义: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15、《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7、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18、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19、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白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
20、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21、【爱国的四句诗】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22、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23、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4、——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25、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6、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
2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1、此词表达了作者的政治主张,抒写了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的豪情。
32、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33、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4、【爱国的四句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35、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抒发了、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36、释义: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8、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0、——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1、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42、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43、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44、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4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46、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47、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奔赴疆场,弓弦如雷鸣的句子是“,”。
48、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4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0、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5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2、17804811094乌老师
53、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
54、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公元1256年(宋理宗)
55、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56、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57、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王维
58、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59、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际遇,他们写出的诗词也是大不一样。
60、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61、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6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6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64、(释义)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6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6、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67、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
6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6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专。《州桥》(宋)范成大属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塞曲》(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71、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花溅泪(流泪),恨别鸟惊心。
7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7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7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77、这首《题临安邸》是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已被纳入小学课本中。
78、《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79、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8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83、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8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85、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86、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87、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88、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0、(10)南望:远眺南方。
91、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9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3、(释义)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94、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95、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落花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不失报国情怀的句子是“,”。
97、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98、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99、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100、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辞官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